《超新星紀元》只剩下孩子的世界……

  當你把昂貴的鮭魚生魚片握壽司、頂級印度馬莎咖哩、金箔巧克力草莓聖代疊在一起,你會得到一份五味雜層的一餐,換言之,一篇《超新星紀元》。

  這篇的開頭是十分不錯,以死星為軸,交織了各地的歷史,使人頓生文明危機的緊張感,這是非常好的第一章。其後死星綻放,夜空展現玫瑰般的光帶,輻射破壞人類的基因,致使人類文明在極盛處電光石火般滅絕……除了孩子們,因為低於一定年齡下的基因擁有再生能力(這當然只是設定,請家中小孩不要去核四廠嘗試),於是,數月內將死的大人們,決定將文明的重擔給予孩子們。

  這部分我覺得都處在水準之上,感覺是部好作品。人類的悲壯感以及孩子的成長處理的很好。由於是長篇幅,我們也更能看到許多角色的互動。以數個孩子為主角群,總有一種讓我在看日本動漫的感覺,像是《漂流教室》,雖以孩子為視角,但更能看出大人的社會樣貌。主角群的個人特色也都有彰顯出來。

  這裡也引入了有趣的概念,比如量子計算機治國、網路下的直接民主制、樂趣驅動的社會。這些都是十分有意思的。

  後半部在社會穩定接手後,開啟了各國的外交,並進入「南極戰爭」這個主題篇章,一場純因樂趣的戰爭。

 

  這部分多了政治諷刺的要素,由於大人消失,各國小孩逐漸盡情施展他們的本性,美國人、日本人、俄國人都展現了各自的性格……可是這時一個中國作家的窘境出來了。諷刺劇《南方公園》,其中對各國人士皆有諷刺,然沒有人說它是大美國主義的,原因是劇中諷刺最多的便是美國人自己。然而在《超新星紀元》,作者對於孩子中國情況倒是輕描淡寫,不褒不貶,大概也行不得吧。這使得這段劇情有些尷尬。

  南極戰爭這像是一塊突如插進來的劇情,並以極大的篇幅描寫這群孩子以大人的武器遊樂廝殺。也許對軍迷來說這是十分有趣的,但我倒感到冗長無比,最終只好跳頁數觀看。

  私以為前半部精心描寫主角群會在後半有所角色發展,或是給各個人物適當的結局,然而不,所有篇幅都被拿去描寫戰爭和新登場的外國孩子了,原主角群除了兩個人以外,完全受到邊緣化,這實在是非常可惜。

  結尾則讓我的期待掉至了低點。簡直像是被腰斬的一部作品,戰爭結束後很快地跳到久遠的年代後,並以史家之筆記之。這是個空虛的一章,在讀完後我只對這部作品有大大的可惜之感。

  這篇其實可以看出大劉的弱點,即是一路以展現科幻概念為目的的劇情、人物,這往往使得劇情扭曲生硬,人物平板沉悶。其實在《三體:死神永生》也些微受過這樣的批評,不過那部作品中的處理顯然比這部好上許多。

 

 


《光榮與夢想》跑到頭!!

  人們決心將野蠻從文明中驅逐,並策畫了一個永久消弭戰爭的計畫——「和平視窗」,利用體育賽事代替戰爭,以競賽結果決定國家的輸贏。在這個世界,美國與西亞共和國的戰爭將以一次奧運代替。

  其實我挺喜歡這篇小說的,它觸及到了現代西方科幻小說家基本沒在碰的東西——愛國主義。

  左派科幻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象徵,在這個環境裡,科幻主體多圍繞在反政府、人權、環保、科技反思等議題,如果你直接看向近幾年的科幻電影,這個現象會更明顯。(少數例外如諾蘭的《星際效應》)秉持科技樂觀主義、強調國家精神的右派倒顯然弱勢許多。雨果獎曾發生過名為「傷心小貓」的科幻右派鬧場行動,其實反面凸顯了左派的壟斷。某方面說來諷刺,左派強調「多元性」,然而文壇風格卻因左派的霸權而單一。

  大劉仍在國外樹立不少忠實讀者,也許便是因為他沒有寫一些爛大腔的反烏托邦、環保主題吧?

  其實《光榮與夢想》的劇情看其來實在有點狗血些……不過,沒想到這些狗血居然對我特別有用,當時被劇情感動到有些想流淚——我是個看愛情電影從來沒哭過的人呀,當時還真覺得不可思議……

  總結,這篇小說非常吃觀眾類別,如果你對國家主義沒什麼好感,那你可能會被這篇小說的觀點噁心到;反之者,這篇小說是篇非常不錯的作品。

 

 

 

《地火》過去的人真笨,過去的人真難……

  一位礦工因礦災致死前告訴了自己的兒子,「不要下井」,多年後,兒子長大成人,並致力改善礦工環境,試圖採用一種危險卻具革命性的新技術來採礦……

  比起大劉各種異想天開,以太陽系為尺度的大科幻想像,這部作品可以說是「貼地」許多,不論是在科幻、還是人文關懷。

  總體來上是個不錯的作品。

 

 

 

《全頻段阻塞干擾》上刺刀!

  注意這部作品分成兩個版本,中國版以及俄國版,似乎是為了規避審查。

  故事講述一國在與敵國的戰爭中陷入弱勢,並被迫在境內進行作戰。同時該國一艘巨大的太空科研船在軌道上運行,上頭載著的是司令之子,遠離戰爭進行他愛好的研究……

  帶有很深的政治色彩,不一定每個人看得下去。

  純論其科幻戰術和情緒醞釀還是可以的。

 

 

 

《朝聞道》夕死可矣……

  直接去看吧!別被下面劇透了。

  這是大劉短篇非常負名氣的作品,故事充滿他宏大狂氣的色彩,不少人認為這是他最好的短篇。僅五章,如果爆雷便沒意思了,所以我建議直接去觀看。

  (雷)

 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在啟動之時憑空消失,只剩下空無一物的草原,身為科學家的主角見到了肇事者——排險者,一個防止宇宙毀滅的文明。原來大一統模型的證明會帶來真空衰變進而使宇宙毀滅。且基於保密原則,大統一理論不可被公告……然而有一方法可以規避這個原則,即是在告知某個求知者宇宙真相後,將其抹殺……

  「求知是文明的本能,這不是生存的手段,而是目的。」這個思想在《山》中已被點明了。然而,在《朝聞道》中,這個主題被進一步強調,甚至,將「生存」與「求知」放置在對立面,激化題旨的衝突,並以宇宙為背景,迫使文明在兩者做出決定。

  面對這麼尖銳的質問,如果是我在寫作,我是不會直接表態的,最好立個各執一詞的雙主角相爭相鬥,或乾脆立個模稜兩可的主角搖擺於兩派之間,並使讀者於讀後自行進行空泛的「反思」。

  但大劉是偏執的。

  瘋狂的問題過來了,那他的答案也會是瘋狂的。他的答案斬釘而截鐵,兩聲不慢不快的是「求知」。

  於是,我們在故事的三四章看到一場令人不適的發展,科學家們拋下他們的未來、他們的國家、他們的妻小,如旅鼠般地奔向死亡,只為享受死前那一刻全知的感受。而隨著故事揭露,我們更知道會做出這樣抉擇的人,將不僅限於那些科學家,甚至所有受教育者,所有社會,所有文明。

  為了求知,即便毀了宇宙也行。

  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
  絕大多數讀者實在是如小說中的平民一樣,為如此死去的人感到不能釋懷。我讀至一半時想罵下作者竟將崇高的生命視做墊腳石,可一想到這些又是為了追求某些更崇高的東西,又不得閉嘴……

——美國總統首先打破沉默說:“您為文明描述了一幅陰暗的前景,難道生命這漫長進程中所有的努力和希望,都是為了那飛蛾撲火的一瞬間?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dric87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